中医病名
带下病,阴痒,阴蚀。
定义及释义
阿米巴性阴道炎,是因感染了阿米巴原虫引起的一种阴道炎症。当机体处于健康水平下降,全身情况较差,外阴阴道有损伤时,阿米巴原虫得以侵入阴道的组织中共繁殖生长,引起病人出现阴部疼痛,脓血样白带量多及阴部溃疡形成为主的临床症状。
病 因
西医病因
导致阿米巴性阴道炎的阿米巴原虫多来自于肠道感染。通常阿米巴滋养体随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排出,污染了外阴阴道所致。
流行病学
阿米巴性阴道炎发病率较低,临床罕见。
发病机理
当阿米巴侵入阴道粘膜后借伪足的活动及所分泌的溶组织酶的作用,使上皮细胞坏死,形成溃疡。
病机探微
本病的形成多由素体气血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爽,肝郁脾虚,湿热下注,蕴久生虫,虫蚀阴中所致。本病以虚为主,挟有邪实。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阿米巴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阴部不适、灼热、瘙痒、疼痛及带下的改变,因此辨证时应以阴部不适的情况及带下的量、色、质、味和伴有的全身症状作为本病的重点,参合舌质、舌苔、脉象进行辨证。同时注意与能使阴部出现溃破的其它病变作鉴别。
1. 脾虚湿热
主证:阴部瘙痒、灼热、坠痛,阴部有溃烂,带下色黄,混有血丝秽臭,伴心烦少寐,便溏,口淡食少,小 便涩痛,大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脾虚生湿,湿郁久化热,湿热流注下焦故带下色黄;湿热伤及阴络放带中有血;湿热久渍生虫,虫淫泛滥故阴痒、阴痛灼热,甚则热腐成脓故阴部溃烂;脾虚湿热中阻故纳少便溏;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放心烦少寐。余证为脾虚湿热之象。
2·肝经湿热
主证:阴痒、灼热破溃刺痛,带多色黄赤,质稠味臭,伴心烦易怒,胸胁胀痛,目赤肿痛或耳聋耳肿,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分析: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久蕴生虫,虫蚀阴中致阴痒溃烂,阴部红肿灼热;湿热伤津故带如脓黄赤且多;湿热久渍腐败成脓故味臭;肝经湿热循经上犯故有胸胁胀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等证;湿热郁结胆热液泛故口苦、舌脉为湿热内盛之象。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本病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脓血样自带量多,阴道痛,性交痛。
2. 典型的阴道溃疡,触痛,散在或融合成片。
3.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原虫。
具备1~2项可诊断,第3项可确诊。(王淑贞. 实用妇产科学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和1992:564~565)
症 状:阴道分泌物呈血性、浆液性或黄色粘液脓性,量多味更。外阴阴道疼痛、瘙痒、性交痛。
体 征: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有典型的不规则表浅溃疡,边缘隆起,表面被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或黄棕色坏死组织覆盖,极易出血,触痛明显。溃疡可以散在或融合成片。少数病人常因组织增生反应强烈,使阴道呈不规则肿瘤样增生。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或结核。
体 检:妇科检查可见阴道有典型的不规则表浅溃疡,边缘隆起,表面被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或黄棕色坏死组织覆盖,极易出血,触痛明显。溃疡可以散在或融合成片。少数病人常因组织增生反应强烈,使阴道呈不规则肿瘤样增生。
实验室诊断:
1.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阿米巴原虫或滋养体。
2.患者粪便检查;可以找到阿米巴原虫或滋养体。
3.溃疡处活组织检查:当阴道分泌物检查为阴性时,取活组织病理切片,常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鉴别诊断
一、白带增多的鉴别诊断
1. 滴虫性阴道炎:阿米巴性阴道炎与滴虫性阴道炎均可引起白带增多,但二者性状不同。滴虫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是灰黄色、稀薄,有泡沫,阴道壁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无明显的溃疡形成。
2.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的白带改变呈豆腐渣样,凝乳样,常粘附在阴道壁上,撕下后见粘膜充血明显,与阿米巴性阴道炎的白带改变有明显不同。
二、阴道溃疡的鉴别诊断
1. 恶性肿瘤;阿米巴性阴道炎呈肿瘤样增生时,往往肉眼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别,因此需通过组织活检后方可明确诊断。恶性肿瘤病人无阿米巴原虫及滋养体。
2. 结核性溃疡;阿米巴性阴道炎可出现阴道溃疡;结核性溃疡也可表现在阴道粘膜上。但结核性溃疡边缘不齐,呈鼠咬状,溃疡底部有颗粒状突起的结核结节。病理切片无阿米巴滋养体而为干酪样坏死及类上皮样细胞和郎格罕氏细胞形成的肉芽肿。
3.急性单纯性溃疡:偶尔见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见于阴道前后壁膨出时,由于粘膜受压摩擦引起。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无阿米巴滋养体。阴道粘膜取病理检查可见鳞状上度增生,底部为肉芽组织,无阿米巴滋养体。而阿米巴性阴道炎分泌物涂片及组织病理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